请登录 | 注册
客服中心 | 关注公众号
贝贝壳-客服中心-关注公众号
贝贝壳搜索
搜索
贝贝壳-立即咨询 马上好孕

4000-120-507

立即咨询 马上好孕
首页 > 健康资讯
高龄生育只能听天由命?最新研究发现改善卵巢衰老的更高级别证据

高龄生育只能听天由命?最新研究发现改善卵巢衰老的更高级别证据

高龄生育是现代生殖医学领域的一个永恒热门话题,现在社会的女性因为学业、事业规划,30岁以上才考虑生育问题的比例越来越高。 但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是有限制的,无论医学再发达,高龄生育依然面临重重困难,目前也有各种各样改善高龄生育的手段,但效用人群有限。 热量限制在20世纪30年代被用于延长寿命,已经被证实可以减缓很多五种的生理衰老,包括果蝇、鱼类、啮齿动物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 于是有学者提出假设,热量限制是否也能延缓生殖衰老,于是研究者首先进行了小鼠试验,在小鼠试验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非人类灵长类动物试验。 到底效果如何?是否能真正逆转卵巢年龄,跟着圈姐一起来看看吧! 01小鼠试验显示出惊人效果 这个试验是从小鼠试验开始的,我们就从最初试验讲起,2008年,全球顶刊CELL子刊Aging发表了一个震惊学界的小鼠研究。 这项小鼠研究在小鼠中测试了成年期启动热量限制是否能延缓生殖衰老,他们在小鼠成年期(相当于人类20-30岁)启动项目,热量限制时间是4个月。 期间,研究者设置了自由进食(吃饱)年龄相匹配的对照组。 四个月后进行观察,发现热量限制组卵巢卵泡储备量翻倍。 自由进食(吃饱)小鼠在大概15.5个月大的时候就基本不能生育了(相当于人类的45岁左右)。 但是那些一直热量限制,到15.5个月大时开始恢复自由进食(吃饱)的小鼠,有一半在接下来的6个月里还能生育。 甚至有三分之一一直生到了23个月大(人类年龄大概是68岁)。 你以为这个结果已经很惊人了吗?不!最惊人的益处发生在胎儿身上。 高龄自由进食(吃饱)小鼠(10-23个月大,相当于人类37-68岁)生的宝宝存活率很差,10只里只有约2只能活下来(22%存活率)。 那些之前少吃,后来恢复正常的小鼠(15.5-23个月大,相当于人类45-68岁)生的宝宝,存活率非常高,10只里有7只多能健康活下来(超过73%存活率),而且胎儿没有重大异常。 这说明成年后开始热量限制,成功帮小鼠把生育能力延长到了相当于人类超高龄的程度。 更重要的是,这些超高龄小鼠生出的宝宝比正常高龄小鼠产出的宝宝健康得多,存活率极高。 这说明在小鼠身上,成年后开始少吃,不仅能延缓卵巢的生育功能的老化,还能极大提高高龄时剩下的后代质量和生存机会。 这为研究如何延缓人类女性生殖衰老提供了新思路,但这很难完全复制到人类身上,毕竟啮齿动物和灵长动物存在本质不同。 更重要的是,4个月热量限制相当于人类22年,这对人类来说基本很难坚持,于是最近的研究把目光聚焦在灵长类动物身上,而且是短期热量限制。 这为该方法最终在人类身上进行研究提供了更高级别证据,毕竟灵长类动物和人类存在超九成的相似度。 02恒河猴的短期中度热量限制 这个研究卵巢采集自年轻恒河猴(10-13岁)与老年恒河猴(19-26岁),这些恒河猴分别接受三年中度热量限制或者正常的对照饮食。 为了测试热量限制对卵泡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者将试验组动物分为4组:年轻对照组、年轻热量限制组、高龄对照组和高龄热量限制组。 也就是这些恒河猴在接受试验时的年龄分别为7-10岁和16-23岁,热量限制为30%热量限制,也就是每天的食量是正常的70%(即七分饱)。 ①结果发现:年轻猴子的卵巢更大更重(因为卵泡多)。 在同一个年龄段中,无论是否进行热量限制,猴子的卵巢大小重量没有明显区别。 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个试验失败了,不管怎么吃,卵子数量没有什么变化,年老猴子卵子数量总是比年轻猴子少很多。 研究者仔细检查了切开的卵巢薄片,数了数所有这些不同阶段看起来健康和不健康的卵泡数量。 结果发现,正常吃饭的猴子中,年纪大了,几乎所有种类的健康卵泡数量都大幅减少。 而在控制饮食猴子里,只有少数几种健康卵泡(初级和次级)的数量明显减少(虽然总卵泡数随着年龄也是下降的)。 也就是说,在同一年龄组的猴子之间,比较卵泡数量,科学家发现少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保护作用,吃得少也并没有比同年龄正常吃的猴子卵泡数多到哪里去。 我们已经知道了老猴子的卵巢更小更轻,所以科学家了个公平比较,他们计算每个动物平均没长切片上有多少卵泡,来抵消卵巢大小的影响。 算完以后发现,老猴子卵巢单位体积里的卵泡数量也比年轻猴子少的多,饮食对这种单位体积卵泡数也没有影响,吃得少并没有让单位卵巢面积多存点卵泡。 ②我们来看这个研究的第二个发现: 其实科学家不光看了总数,还看了剩下卵泡都处于什么状态,在这里科学家有了新发现。 他们发现,无论是年轻吃饱组、年轻少吃组还是老年少吃组,它们剩下的卵泡绝大部分(50-70%)都是原始的、休眠的基础库存,这种库存结构和年轻组一致。 但是老年吃饱组就不一样了,它们的库存只有不到一半是最原始库存,一大半以上都成了正在成熟或更成熟的卵泡,说明它们的原始库存即将耗尽。 统计数据显示,老年吃饱组和年轻组相比,卵泡分布差异巨大(P<0.0001),而老年少吃组和年轻组相比,卵泡分布的差异小到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09≈没差别)。 说完了整体情况,我们再来看个体情况,以最大限度减少误差,研究者把数据按照每个猴子分开画图得到如下结果: 年轻吃饱、年轻少吃、老年少吃这三组的图看起来差不多,说明每组内部的猴子情况比较一致,不是一两只猴子影响整体结果。 老年吃饱组情况很糟糕,其中3只猴子(3/8)的卵巢里完全没了卵泡,还有1只猴子仓库里剩下的全是正在加工的初级过渡型卵泡,完全没了基础库存。 也就是说,少吃的老猴子虽然卵泡总数也少了,但是它们的仓库结构保持得相对好多了,剩下卵泡里原始库存比例和年轻猴子差不多。 也就是说少吃的主要作用可能不是增加卵泡总数,而是帮助老猴子在卵泡大幅减少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保留了原始卵泡库的构成比例,也就是维持了一种更年轻化的休眠储备状态。 研究还发现,在所有的老猴子中,无论是正常吃还是少吃的老猴子,月经越乱或者没月经,卵巢里的卵泡就越少,绝经组最少。 这说明月经周期作用很大,月经状态对卵泡数量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 科学家把目光锁定在那些月经已经开始乱了(不规律),但还没完全绝经的老猴子身上,结果发现,少吃的猴子比正常吃的猴子,单位面积的卵泡总数要多。 具体来看,多出来的卵泡主要是最宝贵的原始库存卵泡和一些多层生长的卵泡,其他中间阶段的卵泡数量都差不多。 这说明如果猴子在步入老年、月经开始混乱这个“窗口期”实施少吃,可能真能帮它们保住一部分最珍贵的“原始库存”卵泡。 ③最后我们来看这项研究的第三个发现。 卵巢就像其他器官一样,老了也会“发硬变僵”(纤维化),表现为里面胶原蛋白(让组织变硬的东西)增多,透明质酸(让组织有弹性水润的东西)减少。 研究者观察恒河猴的卵巢,结果发现正常吃的老猴子卵巢里胶原蛋白显著增多(变硬了),透明质酸显著减少(变干了),这是正常衰老的表现。 但是,那些少吃的老猴子卵巢里的胶原蛋白没有像正常吃的老猴子那样明显增加,透明质酸水平也没有像正常吃组那样显著降低,保持了相对年轻的状态。 也就是说,热量限制很可能减缓了卵巢组织随年龄变硬变僵(纤维化)的过程,热量限制让卵巢内部环境保持得相对“柔软健康”一点。 这个研究暗示我们,当女性发现自己月经开始不规律时开始控制饮食(七成饱),可能对保护生育的卵巢储备、延缓其功能彻底衰退和维持卵巢组织健康是有好处的。 03热量限制改善慢性炎症状态 热量限制到底是如何起到这么好的改善卵巢功能的效果的呢?有研究发现其改善机制藏在改善慢性炎症状态中。 你有没有总感觉疲惫、睡不醒?长期感觉嗓子发炎,稍不注意就长痘?长期有肌肉酸痛感……如果你有上述表现,很可能你身上就有慢性炎症。 急性炎症多由外界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像我们平时感染、或外伤引起红、肿、痛等外在表现。急性炎症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当病原体被消灭后,炎症很快就会消退。 慢性炎症是一种慢性持续损害,是许多慢性疾病的基础,其特征是促炎症标志物如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升高。 慢性炎症对生殖的伤害主要体现在卵子质量下降、卵巢功能减退,影响身体对营养的吸收,甚至可以穿透胎盘屏障,影响胎儿健康。 来自耶鲁大学的研究团队对热量限制的参与者进行了基因分析,并与正常进食组进行了比对。 结果发现,热量限制能减少人体内一种名为SPARC的基质细胞蛋白的产生,从而抑制有害炎症、改善代谢功能,延长老年时的健康寿命。 该研究是首个在健康人类中开展的热量限制随机对照研究,于2022年发表在Cell子刊Immunity上。 研究者将参与者分为两组:试验组在2年内每天减少14%能量摄入,而对照组每日正常进食。 在基线、试验进行了1年和2年的时间点,提取参与者的腹部皮下脂肪组织进行RNA测序,来探究热量限制引起的基因变化。 结果显示,在经过1-2年的热量限制后,试验组脂肪组织中SPARC显著下降,与BMI、体脂率、瘦素、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整合蛋白ICAM-1的降低有关。 相反,与相对苗条的相比,肥胖个体中SPARC蛋白的含量更高。 研究者推测,SPARC很可能是“损害人体健康”的幕后BOSS蛋白,会导致与肥胖相关的炎症增加。 04热量限制很难坚持 很多姐妹一听到热量限制就想到了忍饥挨饿了,真的不至于! 如果我告诉您仅仅限制20%至30%,我想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不算太难,也就是吃分饱。 以一个正常人为例,如果这个人每日摄入的能量为1500kcal,30%的CR即450kcal,约等于三块曲奇饼干,一杯奶茶,一个毛毛虫面包、两根梦龙雪糕等等。 这样算下来每天也就相当于砍掉每日零食,还是很好接受的。 所以进行热量限制我们就先从戒掉每天的零食开始吧,试着在想吃零食的时候转移一下注意力,看在热量限制那么多好处的份上,难受一些也值得忍耐。 另外,热量限制期间我们也可以减少买零食次数,或者不买零食,这样又省下一份钱,还能提升生育力,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高龄生育千万不要听天由命,目前还是有很多办法可以提升生育力的。 但并非每种方式对所有人都有用,我们需要多做尝试,也许你就需要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呢! 其实有时候提高生育力,提升生命质量并非我们想象的需要花很高的价钱,相反可能还给我们省下一大笔钱。 除了热量限制,遵循生物钟的饮食智慧,减少夜晚进食也能有效提升生育力,延长健康寿命,这都是我们应该认真考虑并遵循的。
2025-08-11 09:26:41发布
试管促排VS自然怀孕差别有多大?医生来不及告诉你的七个真相

试管促排VS自然怀孕差别有多大?医生来不及告诉你的七个真相

随着高龄生育人群的增加,试管婴儿的普及,以及明星的示范效应,有更多普通人对适龄生育的重视程度更差了,大不了试管成为大家的生育保险。 真的是这样吗?试管婴儿技术目前学界给出的结论是和自然生育孩子没有显著意义上的差异,但你要知道,试管发展才几十年,有些结论并不是最终的结论。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试管婴儿的一些数据和自然周期下模拟自然妊娠状态的怀孕,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卵子成熟度存在差异 我们先来看一个回顾性的研究,这项研究包含了616个自然周期和167个传统促排周期,分析了2110个卵子。 结果发现,自然周期下89%的卵子发育成熟度高,在传统促排周期下,82%的卵子发育成熟。 成熟度的差异导致了受精率的巨大差异,自然周期每颗卵子的受精率为70%,而传统促排每颗卵子受精率为58%。 胚胎质量评分上,自然周期胚胎分裂成四细胞的概率高2倍,细胞碎片率优1.87倍。 通俗的来说,自然成熟的卵子就像“树上自然长熟的果子”,虽然产量低,但是品质佳; 药物促排的卵子更像“大棚批量催熟的果实”,数量大大增加,但可能存在没有充分成熟的现象。 也就是说,高剂量促排药物可能影响卵子和早期胚胎的质量。 02激素差异藏着质量差异密码 为什么卵子成熟度存在差异呢?什么导致了这种差异呢?圈姐继续从文献中寻找答案。 在全球顶刊《人类与生殖》的一项研究中,测量了76位女性卵泡液中的8种激素含量。 这些女性中有36位接受的是不用促排药的自然周期,40位女性接受的是传统的促排卵周期。这些女性中有13位既做了自然周期又做了促排卵周期。 促排卵周期使用的是促排用药剂量比较少的拮抗剂方案,我们来看她们卵泡液激素比较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在卵泡液分析中,自然排卵中的AMH、睾酮、雄烯二酮、雌二醇和LH浓度与促排周期卵泡液的浓度显著不同。 自然排卵卵泡液的AMH、睾酮和雌二醇浓度比促排周期卵泡液高出约3倍,雄烯二酮高出约1.5倍,LH高出约14倍。 上图是分别接受自然排卵和促排卵的13名患者,我们可以看到AMH、E2和LH的卵泡液浓度也存在显著差异。 血清中激素分析排除了这种区别是来源于血清对卵泡液激素浓度的影响。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发育的卵泡(延用上个研究的比喻,叫它树熟)和药物催熟的卵泡(催熟),内部激素环境大不相同,内部营养构成可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03免疫差异藏着质量差异密码 更炸裂的来了,这种质量差异并不仅仅存在于激素上,在卵泡液内免疫微环境上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我们来看发表在顶刊《人类与生殖》上的这项研究,纳入105位患者的卵泡样本,其中促排卵患者为69位,自然排卵患者为36位,促排卵方案为拮抗剂方案。 在免疫细胞方面,结果是,传统促排组CD45+白细胞(总免疫细胞)更多,CD8+杀伤性T细胞(免疫系统的“杀手”)更少。 CD8+T细胞这是清除异常卵子的免疫细胞,类似质检员,也就是说对劣质卵子清除力下降。 自然周期卵泡液免疫细胞比例更接近生理状态(自然周期打了HCG,所以并非完全自然周期)。 在细胞因子方面,结果是,传统促排组血清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进血管生成)显著升高,卵泡液中IL-8(炎症信号分子)轻微降低。 IL-8作用是调节卵泡发育和排卵,VEGF促进卵泡血管生成,升高意味着有更多卵子被孵化,但调节作用减弱,卵子发育微环境失衡。 传统促排组的卵泡液/血清浓度差(IL-8相差10倍,VEGF相差8倍),远低于自然周期(自然周期中卵泡液/血清相差30倍以上)。 这说明,药物可能破坏了卵泡液内微环境的隔离屏障。 举个例子来说明,自然周期的卵泡像自然保护区,免疫细胞按需巡逻,信号分子浓度自然波动。 传统促排的卵泡像人工养殖场,大量外源性激素涌入,可能打破原有生态平衡,可能让一些次品卵子蒙混过关。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促排周期身体的免疫微环境也会因此改变呢?所以是否提示我们常规使用环孢素、维生素D或许会大大提升着床率呢? 当然上面只是我的猜测,研究者没有涉及用药的内容。 04整倍体率是否有差异? 谈了这么多促排卵和自然卵泡之间的质量差异,肯定有姐妹会问,那么是不是自然卵泡配成的胚胎整倍体率要高于促排卵的卵泡呢? 这个问题我也找到了一篇相关文献,结果和我们预想的不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发表在顶刊《生育与不育》上的研究吧! 这项研究总共招募了825名女性,394名患者因为不符合标准被排除在外,431名患者被招募参加自然周期体外受精。 随后2846名在同一时期接受促排卵体外受精的患者被确定为对照组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自然周期为36.9岁,促排卵周期为36.1岁。 研究者发现,在自然周期组工获取329枚卵母细胞,其中302枚为成熟卵子,147枚发育为优质囊胚,经PGT-A检测后,83枚(56.5%)被判定为整倍体。 那么自然周期的非整倍体率就是43.5%,对比促排卵组,非整倍体率为36.7%,这是不是说明自然周期还不如促排卵周期呢? 并不是,上面的数据只考虑了两个组整体的胚胎情况,没有考虑年龄因素,按照年龄进行分层,我们可以看下面的图: 对各个年龄组进行单独评估,我们可以发现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非整倍体率均无显著差异,表明促排对非整倍体率没有实质性影响。 05对内膜的影响 我们知道促排卵周期有较大剂量的激素,内膜对激素(尤其是雌二醇)是有反应的,那么这种反应对妊娠结局到底有没有什么影响呢?有学者对此专门做了研究。 研究者回顾了235个促排卵周期和616个自然周期,这些周期都没有经过胚胎筛查,且都进行了鲜胚移植,在取卵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 结果发现,促排组内膜厚度显著高于自然周期组,平均内膜厚度为9.75毫米(促排卵)和8.12毫米(自然周期)。 在临床妊娠率方面,促排卵组为19.1%,自然周期组为15.4%,但是P值是0.2,大于0.05,说明差异不显著。 在活产率方面,促排卵组为12.8%,自然周期组为11.7%,但是P值为0.8,大于0.05,差异也不显著。 这说明,与传统促排相比,自然周期的子宫内膜生长动态不同,且内膜更薄,按说可能会影响妊娠,但是两组妊娠率和活产率并没有差异。 这意味着,促性腺激素诱导的内膜增厚,并没有显著改善胚胎着床。 06对抱娃结果的影响 可能有姐妹好奇,为什么卵泡液激素、免疫水平差异那么大,胚胎整倍体率却没有太大差异,那么这个差异到底在哪里呢?圈姐也找了答案。 这是来自顶刊《人类与生殖》的一项观察性研究,纳入一个生殖中心接受鲜胚移植的非吸烟女性单胎活产病例。 促排卵组174组患者,没有促排的自然周期患者190组,自然周期组女性平均年龄35岁,促排组平均年龄34.2岁,两组间产次、既往试管史没有差异。 结果发现,自然组平均出生体重显著高于促排组,高163克; 与此一致,自然组低出生体重婴儿比例显著低于促排组,调整混合因素之后,差异依然显著; 另外,自然组早产、极早产发生率均显著降低,然后调整混杂因素后,自然组早产及极早产风险降低不再显著。 也就是说,自然周期,或者说模拟自然怀孕,胎儿及母体不良妊娠结局风险显著降低。 换一句话来说就是,自然怀孕或自然周期成长起来的胎儿,怀得更稳,这个稳定是否和胚胎激素及免疫环境有关,目前还不太清楚。 07超高龄40岁以上选自然周期更好? 对于40岁以上患者,无论是在生殖中心,还是在患友群,广泛接受的观点是,自然周期对这个群体貌似更好,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呢? 我们来看一个意大利的研究,纳入230例自然周期治疗患者和355例接受常规卵巢刺激患者。 我们来看结果: 从单周期妊娠率来看,自然周期组6.25%,常规刺激组12.85%,P=0.0001,说明常规刺激组显著更高; 从每个患者的累积妊娠率来看,自然周期组18.85%,常规刺激组28.11%,P=0.025,说明常规刺激组显著更高; 从每位患者所有治疗周期的总体妊娠率来看,自然周期组15.65%,常规刺激组19.72%,P=0.228,超过了0.05,说明两组没有显著差异; 从胚胎着床率来看,自然周期组13%,常规刺激组是8.28%,P=0.0468,说明自然周期组显著更高; 从其他结局来看,流产率P=0.2915,活产率P=0.2281,两个指标P值都>0.05,说明两组间差异不显著。 也就是说,对于40岁以上且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患者,自然周期确实可以作为常规卵巢刺激的替代方案,因为着床率更优。 但是,无论从单周期妊娠率,还是累积妊娠率来看,传统促排周期都要优于自然周期,所以具体怎么选择,姐妹们可以根据文献客观数值,做出理性选择。 以上就是试管促排和类自然怀孕(自然周期并非严格自然怀孕)的客观区别。 我今天不想提供任何结论性的观点,姐妹们在试管之前可以提前看一下这些客观数据,然后再去做出判断。 另外,我想表达的观点还是适龄生育。 无论试管婴儿和自然怀孕婴儿到底有没有本质区别,具体结论医学界怎么定义,试管的巨额花费,以及身心所承受的痛苦和压力都是真实存在的。
2025-08-11 09:24:18发布
做试管婴儿,医生对子宫有哪些标准或要求?

做试管婴儿,医生对子宫有哪些标准或要求?

母体子宫就像土壤,胚胎就像种子,移植的过程就好比播种的过程,种子种下之后会不会发芽生长取决于土壤是否肥沃、阳光雨露补给是否充足。 移植的时候,子宫大小、形态要正常,子宫内膜厚度适中,无子宫性疾病。如果有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一般都会影响胎儿无法着床进而影响胎儿成功率。那么,做试管婴儿,对女性子宫有哪些要求呢? 子宫内膜的厚度要求 子宫内膜是覆盖子宫腔的黏膜,是人体分化能力最强的组织之一,它随着卵巢周期性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果子宫内膜过薄,将直接导致囊胚不能顺利着床或着床不牢固,因营养供给不足而导致囊胚重新游离,造成试管失败。 另外,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等原因也是导致女性流产、试管失败的主要原因。想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的几率,女性的子宫内膜要健康,同时内膜的厚度更重要,如果内膜在正常的范围之内(8mm-12mm),这样进行囊胚移植的话才能保证囊胚正常着床、妊娠。 子宫肌瘤的治疗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也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子宫肌瘤影响试管婴儿成功率主要是与肌瘤的部位、大小和数目有关。如果肌瘤的体积较大,会妨碍囊胚着床,即便着床成功了,等胎儿慢慢发育后,胎儿在宫内活动也会受到肌瘤的影响,造成胎位不正。待到胎儿发育的中后期亦会造成胎儿无法正常发育,引起早产和流产的可能。   因此,医生通常会针对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试管前的治疗,尽可能减少由于肌瘤导致的失败可能。 子宫畸形的程度要求 根据子宫畸形程度的不同,表现也有所不同。子宫畸形较轻者,月经、妊娠、分娩等亦均无异常表现,可能终身不被发现; 但子宫畸形程度较严重者,常会造成月经异常或不孕,即便是通过试管婴儿,囊胚着床成功了,也会因为子宫畸形而导致子宫不能随胎儿的发育发生变化,引起流产和早产等。   黄体充足的要求 卵巢黄体分泌黄体酮,黄体酮是一种天然孕激素,在体内对雌激素激发过的子宫内膜有显著形态学影响,为维持妊娠所必需。而黄体不足是指卵巢排卵后没有形成黄体,以致孕激素分泌不足,使子宫内膜未能及时转换,而不利于囊胚的着床,因此往往导致不孕或习惯性流产。 建议广大患者朋友,在进行试管婴儿助孕前,夫妻双方都要先到医院做一个详细的生理条件检查,专业的生殖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详细的试管婴儿助孕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试管婴儿的妊娠率。如果有以上情形的患者,一定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去坚持尝试试管周期,这样前期失败对身体造成伤害更加得不偿失,遵医嘱,提前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2025-08-11 09:07:10发布
试管婴儿移植后着床了,准妈妈会有哪些反应?

试管婴儿移植后着床了,准妈妈会有哪些反应?

试管婴儿临床诊疗阶段,有一个相当重要的步骤叫——胚胎移植。在胚胎移植后,如果胚胎能够顺利着床,则意味着手术获得成功,反之,则意味失败。因此不少朋友都想知道:“试管婴儿移植后胚胎着床是什么感觉?”下面带大家一起了解。 1、着床降温。 2、小腹有一点隐隐的痛和酸酸的感觉。 3、乳房胀痛乳头有触痛感。 4、感冒的感觉。 5、有可能出血。 这种感受因人而异的,没有绝对的,一般感觉会比较疲劳,食欲下降,所以有时候就算有些症状可能是自己的心理作用引起的,一般就是要到月经期过了10天还没有来得话,可以自己验一下。  胚胎着床有什么感觉? 胚胎从受精到着床这一过程,几乎是无声无息的,除少数孕妇会有生理性的着床出血和些微的痉挛以外。但随后,你就慢慢感觉到一系列的症状出现,告诉你,你可能怀孕了!那你想知道着床是什么感觉吗? 感觉一:降温 着床降温,是建立在能准确测量基础体温的基础上而言。基础体温是把自己的低温和高温作比较,只要高低温的差别能够有0.3-0.5度以上,就是正常的。根据基础体温的曲线,你可以作出几项比较正确的判断,在低温向高温过度的时候,会出现一个极低温,这个极低温往往就是你的排卵日,因为卵泡破裂的时候,雌激素会激烈下降,而雌激素的下降也会影响到体温。 进了高温区,黄体的寿命是14天,所以总是会维持12天左右的高温期,当发现在排卵后的第6天—第10天之间,有一天体温突然下降,而在第二天体温又明显升高了,这个突然的低温就是着床降温。 感觉二:乳房变得更柔软 如果你房感到刺痛、柔软又肿胀,你可能怀孕了。这种症状在受孕之后的前几天就可能出现了。如果你在突然之间认不出自己的乳房你可能是怀孕了。不要担心!在你的身体适应大量的荷尔蒙之后,这种疼痛就会消退,你的乳房就不会再感到不舒服了。 感觉三:感觉疲惫不堪 总是精力充沛的你,是否突然感觉疲惫不堪? 黄体素(一种荷尔蒙)的大量分泌,会让你觉得筋疲力尽。几乎所有怀孕的妇女都深受这种症状之苦,你可以再观察其他的症状,以确定你的怀疑。 感觉四:成为厕所的“常客” 你是否成为厕所的常客?半夜爬起来上厕所? 要怪就怪你肚子里的小生命吧! 受精卵在子宫壁着床之后,就开始分泌绒毛性腺激素(hcg)。如果你受够了半夜起床上厕所,不用担心。就把这种情况视为一种训练吧,因为将来在你真正意识到之前,你的小宝贝就会在半夜啼哭喊饿了。 感觉五:出血或痉挛症状 在排卵与着床之后的八天,你可能会出现轻微粉红色或棕色的污迹,痉挛也可能会伴随着这种情况而来。原本在生理期内,可能也会有一些点状出血,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生理期。这是受精卵在子宫内膜着床的结果。  着床感觉六:乳头颜色改变了 如果你注意到你的乳晕颜色变深,或是乳房上有蓝色与粉红色的线条,那应该不是你的想像。这些都是怀孕的症状。 做试管移植后出血是否意味着玩完了?并非如此。在试管移植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摄入荷尔蒙、打针、精神压力、取卵(如果是鲜胚移植)。在胚胎移植过程中,你的医生很可能使用了鸭嘴钳来观察你的宫颈口,然后再把软管插入宫颈,造成一些刺激。此外你所服用的荷尔蒙药剂如黄体酮也可能造成出血。以上都可能是出血的原因,而且血迹可能并非立即出现而是延后出现。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可能会让你高兴:着床出血,即胚胎在子宫壁破开一个小口,把自己埋进去的时候。着床出血和其它出血不一样,颜色是浅淡的粉色或褐色,可能呈条纹“状。 胚胎着床期的注意事项 1、不要任意服用成药。着床期间任意服用成药,包括中药药膳和补品,有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因此,着床期间若出现身体不适,应该立即就医,找出病因。 2、着床期间应避免搬运重物或激烈运动,而家务与外出次数也就尽可能减少。不可过度劳累,多休息,睡眠要充足,并应避免性生活,以免造成意外流产。 3、戒烟酒。着床期间饮酒,会延缓胎儿的发育,减轻胎儿出生时的体重。着床期间吸烟会导致胎儿畸形的发生,增加胎儿死亡率。因此,着床期间应该戒烟酒。 胚胎移植后,姐妹们尽量保持好的心情,放松的心态,不用刻意去找感觉,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感觉,这段时间心态放松最重要,不要每天惦记着着床这事,忧心忡忡,心态紧张,有害无利。
2025-08-08 13:31:40发布
试管婴儿会出现无胚胎可用的时候吗?

试管婴儿会出现无胚胎可用的时候吗?

第三代试管婴儿基因检测的对象是囊胚,在检测之前需要现在胚胎上提取细胞切片。为此很多国内患者都会担心海外做试管会不会出现无囊胚可用的情况。   其实,这种情况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都知道试管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医院因素和个人因素两个方面,那么具体什么能够抗下会导致无囊胚可用呢? 精卵质量不佳数量少   囊胚是由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后生长发育至第5天形成由100多个细胞组成的中空球体,倘若无健康囊胚可用,追根溯源很可能是精卵质量不佳所致。   这种概率发生在不孕不育患者身上还是很大的,更何况现在晚婚晚育趋势严峻、环境恶化、生活压力巨大等,均严重影响精子、卵子的质量、活力等。 体外受精也可能导致受孕   取精卵受精在体外的培养皿中进行,这与女性的输卵管环境还是有差别的,一旦精卵无法适应而出现活力下降,则医院与精卵质量都是原因之一,这也可能导致囊胚数量减少。 囊胚培育失败   这囊胚培育是整个试管周期中极具挑战的一项操作,因为受精卵人工培育至第五天左右形成囊胚,这对实验室环境和胚胎学专家要求极为严苛。   如果两者无法为受精卵营造一个与母体子宫区域一致的培育环境,满足其各个阶段的生长发育需求,导致的结果就是胚胎活力下降乃至死亡,此外若胚胎发育潜能差,存在染色体异常或基因 ,也将被自然淘汰出局,不能发育成囊胚。 未通过基因检测   “有囊胚可用”指的是有通过PGD/PGS全基因筛查诊断的健康囊胚,否则是不会移植的。   通常,在将受精卵培育成囊胚后提取囊胚外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盘)进行优质的囊胚以供移植。   对于促排之后没有健康胚胎可用的情况,建议女性在至少两道三个月之后重新促排取卵,因为上一个周期只进行到促排阶段,因此只多产生了一次促排费用,而后边情况由于只差移植了,所以只能重新来一次,相对费用也会较高。
2025-08-07 09:26:32发布
一胎是试管宝宝,二胎的话妈妈能自然怀孕吗?

一胎是试管宝宝,二胎的话妈妈能自然怀孕吗?

一胎试管,二胎想自然怀孕 很多夫妇婚后几年都没有孩子,为了早日当上父母,他们选择了现代的助孕方式——试管婴儿,当享受到了天伦之乐后,有的父母又有了点小心思,有的是想跟上放开二孩、三孩的大潮,有的是想给孩子找个伴儿,有的是看到别人家两个孩子热热闹闹的心生羡慕,这些父母动了再要一个孩子的心思,可是第一个宝宝是试管婴儿啊,准备再要一个是不是要再一次的准备进入试管周期了呢?还是说可以尝试一下自然的备孕? 一胎是靠试管生的孩子,以后再想要孩子是不是只能采取试管这种方式了,是很多试管爸妈在考虑要二孩时所面对的问题,其实一胎是试管,二胎完全可能自然的怀上,不孕不育不是什么绝症,人体的状态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有些疾病在第一次做试管的时候可能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或者是夫妇自己调养身体,身体比从前更好了,还有一种情况是,夫妻压力太大了,怎么也怀不上,而通过试管有了一个孩子后,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二孩自然的就可以怀上了。 所以如果夫妇想要生个二孩的话,可以先尝试自然的备孕看看,如果没有什么结果的话,可以到医院去做个检查,看看是可以继续尝试自然备孕,还是仍然需要做试管婴儿。 二胎妈妈注意事项: 1、评估生育力 往往准备要二胎的妈妈年龄已经偏大了,所以在准备要孩子之前最好是做一个生育力的评估,看看自己的卵巢功能如何,体力还能否负荷等等。 2、注意怀孕时间 要考虑到一孩的生产方式,如果一孩是自然产的话,那么在产后半年就可以着手准备要第二个孩子了,如果是剖腹产的话,那么最好在两年之后再考虑要二孩的事情。 3、加强营养和运动 由于年龄、照顾孩子等原因,很多妈妈的体力已经不如从前了,因此在准备要二孩的时候,要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比如加强营养,多做运动,让自己的身体状态好起来,以迎接二孩的到来。 专家表示:其实怀孕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很多一孩是靠试管婴儿怀孕生下的,二孩却是很容易的自然怀孕了,而有些夫妇一孩是顺利的自然孕育的,二孩却怎么也怀不上,只能靠试管婴儿助孕。所以说凡事都没有绝对的,备孕的夫妇放松心态,必要的时候到医院做个检查,无论是试管还是自然受孕,夫妻俩都秉持着良好的心态就好了。
2025-08-07 09:25:46发布
胚染异常率暴增60%!试管家庭要警惕:这6件事比年龄更致命

胚染异常率暴增60%!试管家庭要警惕:这6件事比年龄更致命

无论是试管婴儿,还是反复流产,其中占一半以上的因素是胚胎染色体异常。 一般来说,第一次出现胚染异常,医生会告诉你这是优胜劣汰,确实也是如此,胚染异常有极强的偶发性。 但是如果接二连三出现胚染异常呢?这恐怕不是优胜劣汰能够解释的,如果正好你的年龄比较大,高龄就成了替罪羊。 没错,高龄是会导致胚胎染色体出错概率增加,但年龄无法逆转,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除了转而去追求三代试管,真的就没办法从根源上减少这种概率出现了吗? 圈姐最近在翻阅文献时发现了一些可能增加胚染异常的因素,去除这些因素,可能很好降低胚染异常概率。 这无论对于做第三代试管减少胚胎浪费,还是自然怀孕减少流产都是有帮助的,赶紧跟着圈姐一起来看看吧! 01ICSI技术可致异常概率增60% 这个估计大家都很难想象吧,本来是专为男性因素设置的试管婴儿技术,反而让胚胎染色体异常概率大大增加,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知道,第三代试管婴儿,尤其是PGT-A是试管婴儿的一个关键工具,传统上要使用这个技术必须通过ICSI技术,这被认为是唯一首选受精方法。 它的依据是ICSI能最大限度降低活检样本中精子DNA污染风险,然而随着胚胎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多项研究认为精子DNA污染对PGT-A结果的影响微乎其微。 但是一直以来的传统做法导致了很多要做PGT-A的患者,不得不使用了ICSI技术,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男性因素而必须做ICSI的人群。 ICSI这项技术伴随一些担忧,那就是对卵母细胞的潜在机械性损伤、技术失误风险、可能引入在自然精子选择中本会被淘汰的父源遗传异常等等。 另外因为ICSI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技术,这增加了成本,并限制了其在资源有限环境中的可及性。 这些挑战促使人们日益关注将传统体外受精作为PGT-A的替代方案,因为传统一代方案更接近自然受精过程。 于是人们就希望比较一下,到底哪种方案对于PGT-A来说能得到更多的整倍体胚胎,ICSI技术是否增加了胚染异常的概率。 研究者在生殖中心选择了五年内做PGT-A检测的夫妻,这些夫妻578对选择的第一代试管受精,为了公平比较,他们再找出578对用ICSI方式受精的周期。 这两组患者不孕的原因都不是男性精子问题,两组夫妻的年龄、取卵数量、精子活力都差不多,可以互相匹配。 研究者发现,ICSI方式下,初始受精率明显更高(78.46% vs 65.88%)。这很好理解,因为ICSI是人工把精子直接打进去的。 发育到第3天(分裂成早期细胞的阶段),传统方式的可移植胚胎比例反而更高(76.67% vs 74.38%)。 到了第五天,受精卵发育成囊胚的比例,传统方式也显著更高(51.54% vs 48.32%)。 所以,最终能用来做活检(也就是送去做PGT-A检测)的囊胚数量,无论是相对于总受精卵数还是相对于一开始取的卵子数来看,都显著高于ICSI组。 对传统组1268个活检样本和ICSI组936个样本的PGT-A结果显示,在染色体整倍体率、非整倍体率、嵌合体率或“无法判读”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但是当研究者考虑了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后,发现传统方法得到染色体正常的整倍体胚胎的实际比例,比ICSI高60%左右(RR=1.611)。 本次研究还有一个意外发现,传统方式没有像传说中一样出现检测样本被父母DNA污染的情况,反而ICSI组发现了一例母亲DNA污染情况。 也就是说,对于非男性因素的不孕夫妇进行胚胎染色体检测,传统方式不仅便宜,效果也更好,能获得更多染色体正常胚胎,也更安全。 也就是说,ICSI技术本身可能会对胚胎染色体造成影响,增加胚染异常的概率。 02大连研究锁定五大风险因素 大连研究以就诊于生殖中心在试管助孕后第二次发生流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分析了349例流产组织。 结果发现,72.2%的流产胚胎存在染色体异常(252/349),仅27.8%的流产是非染色体问题(如母体免疫、子宫环境等)。 研究者根据存在胚胎染色体异常患者的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找到了五大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推手。 首先,女方年龄,研究发现,女方年龄每增加1岁,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增加26.1%; 其次,流产孕周,研究发现,流产发生越晚风险越高,比如孕9周流产比孕5周胚染异常概率高40%; 再次,男方BMI,研究发现,父亲肥胖的危害被严重低估,BMI每增加一个单位,胚染异常风险增13.2%; 然后,女方BMI,研究发现,母亲BMI每增加一个单位,胚染异常风险增12.1%; 最后,移植后14天的孕激素水平,孕激素水平每升1ng/ml,风险微增1.6%。 在亚组分析中,三体占比是最多的,为86.7%(176例),其中最常见的是22号三体,41例,其次是16号三体,35例。 不同的三体幕后的推手也不一样,所有三体都和女方年龄与双方BMI有关,这会导致卵子精子成熟过程中出错率升高。 其中22号三体的主要原因是女方高龄,女性35岁以上卵子老化导致染色体分离错误增加。 16号三体和女方年龄及男方BMI升高都有关系,父亲肥胖加剧精子DNA损伤,再加上母亲年龄带来的双重影响,可能会导致16号三体出现。 研究者根据这项研究做了一个胚胎染色体异常的预测模型,准确率可达79.3% 风险值= 0.232×女方年龄+ 0.121×女方BMI + 0.341×孕周+ 0.015×孕激素+ 0.124×男方BMI - 16.276   所以,如果您有上面的数据,可以进行一下自测,看看自己胚染异常的概率到底有多大。 如果风险值>0.714,这就是高危预警,需要加强染色体筛查 如果风险值≤0.714,这说明您肚子里的宝宝相对比较安全。 举个例子:34岁女(BMI=24)+32岁男(BMI=25)+孕7周+孕激素=40ng/ml 风险值=0.232×34+0.121×24+0.341×7+0.015×40+0.124×25-16.276=0.61→ 低于阈值,相对安全。 总之,这个研究再次提示,流产胚染异常是主要因素,胚染异常和男女都有关系,男方别再甩锅,男性肥胖使胚染异常风险增13.2%,比女方影响更大。 另外,胚胎移植第十四天孕激素过高(≥50ng/ml)与染色体异常相关。 所以,如果要预防胚染异常,我们需要控制年龄,比如女方年龄<35岁,控体重,比如夫妻BMI<24,在保胎过程中孕激素用量要合理,避免孕激素过高。 03仅靠年龄评估胚染异常不够准确 同样38岁,有人配成的胚胎是正常的,有人胚染异常概率很大,这是为什么呢?意大利的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分析。 这次研究基于773名女性数据,这些女性都接受了试管婴儿和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筛查。 这些患者队列被分为两组,第一组包括至少获得一个整倍体胚胎女性,第二组包括未获得整倍体胚胎的女性。 主要监测指标是整倍体囊胚的比率和数量,以及它们与卵巢储备的相关性。 研究者发现,AMH越高,染色体正常的健康胚胎越多,AMH每增加1ng/ml,获得健康胚胎的几率增加9%。 比如,AMH=3 比AMH=1 的女性,健康胚胎率高18%。 另外,研究量化了四个关键因素对健康整倍体胚胎的影响力。 首先,受精率,受精成功率每提高10%,健康整倍体胚胎率就可翻倍; 其次,女性年龄,年龄每增加一岁,健康胚胎率下降18%; 再次,AMH值,AMH每增加1ng/ml → 获得健康胚胎的几率↑9%; 最后,取卵数,多取1颗卵,健康胚胎率微增5%。 研究者给备孕女性的建议主要有三点: 首先,查AMH要趁早,一旦发现AMH<1ng/ml,请立即干预,如果AMH>3ng/ml,说明仍有高质量卵子储备。 其次,一定要评估生殖中心实验室技术,如果受精率<70%,一定要考虑更换生殖中心,因为这对胚染影响很大。 再次,年龄是天花板,35岁以上,AMH<1.5,可以优先考虑三代试管,筛出健康胚胎。 总之,AMH不仅是卵子库存表,更是卵子质量检测仪,AMH每提高一个单位,相当于给胚胎染色体上了一层保险,这对高龄女性来说至关重要。 总之,在试管婴儿中,除了女性年龄之外,我们可以确定ICSI技术、男性BMI、女性BMI、移植后14天孕酮水平、AMH水平、生殖中心实验室情况、取卵数都可能导致胚染异常概率增加。 所以,高龄女性如果需要减少胚染异常,可以对照自身情况,进行具体调整: 比如减肥降低BMI,使用第一代受精技术,移植后孕酮使用要有节制,如果生殖中心实验室条件不好可以及时更换,另外AMH水平也是可以经过调理改变的。 办法总比困难多,高龄获卵本身就困难,我们应该在试管之前做足一切准备,也许怀孕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2025-08-05 09:19:48发布
试管婴儿移植前这么做,更容易怀孕

试管婴儿移植前这么做,更容易怀孕

试管婴儿进行到移植这一步,可以说是来到了决赛现场。通过了之前的初赛、复赛,一路过关斩将。那如何才能在这关键的决赛中拿到好成绩呢?   正所谓不打无准备的仗,我们在移植前一定要做足了功课,那今天小优就来讲讲试管婴儿移植前有哪些注意事项。  移植前期的日常准备:   1、饮食   保证充足的营养每天按医嘱补充叶酸,以及多吃含叶酸丰富的食物。例如谷物类、肉类、绿色蔬菜、水果等。还要补充足量的水。此外每天喝一些红枣豆浆,可以补充植物雌激素和调理气血,保证这些营养的摄入,对身体的调节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此期间还需禁烟禁酒。    注意日常卫生取卵后到移植的这段时间,一定要注意卫生和日常保健。禁止同房,预防生殖道感染。    2、避免剧烈运动   除了取卵后的常规术后休息,逐渐恢复后也是需要进行适当活动的,注意不要是剧烈活动。适当的运动有利于身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此外平时还要注意保证足够的睡眠,千万不要熬夜,避免过度劳累。    3、放松心情不焦虑   平时要多注意心理调节,不要有紧张、焦虑或者抑郁的情绪,如果有不良情绪需及时排遣,可以找人倾诉,疏解情绪。也可以看看电视剧电影,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 移植当天术前准备:    1、移植前进行外阴清洁,移植前一天晚上可以洗澡。移植当天穿宽松舒适的衣物,不要穿高跟鞋,不要化妆也不要使用有香味的护肤品等,不要佩戴首饰。清洁好指甲,不要擦指甲油。   2、手术当天的早餐不要吃产气的食物,例如牛奶、番薯、萝卜、甜食等。做好心理准备,消除紧张情绪,给自己鼓励与信心。   3、出门去医院前前一定要检查携带相关证件材料是否准备妥当,移植当天所需要的检查结果和提前缴费的凭证也需要带好。   4、移植前适量饮水,保持膀胱充盈。如等待手术期间,尿胀难受可以适当排出一些,但不要排空膀胱。 最后祝各位做试管婴儿的朋友们在试管移植过程中顺利,早日怀孕生个宝宝~
2025-08-05 09:17:44发布
40+试管如何快速抱娃,北医三院最新研究有答案了!

40+试管如何快速抱娃,北医三院最新研究有答案了!

给大家看几个数字,我国高龄妊娠女性(≥35岁)占比已经升高至31%,35-40岁女性不孕症发病率约为30%,40岁以上女性则高达64%。 另外,辅助生殖技术行业报告显示,在我国试管助孕中,高龄女性约占47%,将近总人数的一半。 所以,高龄女性如何通过试管抱娃,是关乎试管将近一半姐妹的大事,更是40岁超半数想抱娃女性关注的焦点问题。 这部分人群所占基数越来越大,我们绝不能忽视! 试管婴儿目前很多手段和操作方式并非适用于所有女性,尤其是高龄女性,更应该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试管治疗方式。 我今天将结合北医三院的最新研究,谈一谈高龄,尤其是40岁以上高龄女性,在试管过程中的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01冷冻胚胎移植还是新鲜胚胎移植? 如果你对试管研究比较多,肯定会说,这还用问吗?现在绝大部分生殖中心都会建议促排后囊胚培养,然后冷冻择机移植呀! 没错,这确实是目前主流的试管策略,这么做可以让卵巢得到休息,让激素回归正常,等内膜状态达到最佳进行移植。 同时,对于取卵比较多的姐妹,也可以防止卵巢过度刺激,从而引发试管后遗症问题。 现有的占比较大的证据也确实表明,与新鲜周期移植相比,冷冻后解冻周期移植可获得相当或者更优的活产率。 但是,以上这些绝大部分都是针对卵巢高反应及正常反应的年轻人群。 对于卵巢储备功能降低,甚至卵巢功能严重衰退的人群,目前并没有研究哪一种移植方式更合适。 另外,我们也不能不关注养囊后的损失问题!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当时在协和医院生殖中心,一个姐妹拿着全部身家来试管,养囊全军覆没,在走廊上回荡的啜泣声。 对于卵巢反应差、卵巢功能减退,甚至严重衰退,高龄甚至超高龄女性,她们到底适用于哪种移植方式,是关系这部分人群最终能否抱娃的大问题。 北医三院刚刚做了相关研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研究得到的解决方案吧! 02北医三院研究:鲜胚移植活产更佳 这项研究共纳入年龄、卵巢状况以及身体状况都互相匹配的两组患者,鲜胚移植组和冻胚移植组各184例。 结果发现,新鲜周期的临床妊娠率为23.91%(44/184),显著高于冻胚周期的临床妊娠率14.67%(27/184); 新鲜周期的胚胎着床率16.55%(48/290),显著高于冻胚周期的胚胎着床率10.27%(30/292); 新鲜周期的持续妊娠率16.85(31/184),显著高于冻胚周期的持续妊娠率9.78%(18/184); 新鲜周期的活产率16.30%(30/184),显著高于冻胚周期的活产率9.24%(17/184)。 以上各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不是偶然现象。 控制混杂因素后,移植周期类别(选择冻胚移植还是鲜胚移植)分别是临床妊娠(P=0.013)和活产(P=0.027)的独立影响因素。 冻融周期移植的临床妊娠率(OR=0.486)、活产率(OR=0.468)均显著低于新鲜周期移植。 临床妊娠的独立影响因素还有女方年龄(P<0.001)、移植优质胚胎数。 活产的独立影响因素还有女方年龄(P<0.001)、移植优质胚胎数。 我们再来看更有意思的按照年龄分组进行分析: 控制混杂因素后,在年龄>40岁患者的移植周期中,新鲜周期移植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冻融周期移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活产率和流产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在年龄≤40岁患者的移植周期中,两组间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所以,如果您年龄超过40岁,新鲜周期移植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您抱娃。 03选冻胚还是鲜胚应关注什么? 估计看了上面的研究,很多姐妹就知道了,我是高龄,所以我要选择鲜胚,我比较年轻,所以我就选择冻胚。 这个结论绝大部分情况下是对的,但是,根据严格的医学定义,选择鲜胚还是冻胚并非由于年龄而定。 我们来看全球生殖类顶刊《生育与不育》上的一篇针对八万多移植周期的超大样本分析,主要针对第一次的周期。 根据获卵数,将患者分为三类,取卵1-5个属于卵巢低反应组,取卵6-14个属于卵巢中反应组,取卵15个以上属于卵巢高反应组。 在分析的82,935个周期中,69,102名患者接受了首次新鲜移植,13,833名患者接受了首次冻融周期移植。 根据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对三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 在卵巢高反应组中,冻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高于新鲜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61.5%vs. 57.4%;活产率:52.0%vs. 48.9%); 在中等反应者组中,新鲜周期后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高于冻融周期移植(临床妊娠率:49.6%vs. 44.2%;活产率:41.2%vs. 35.3%)。 在卵巢低反应者组中,新鲜周期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也高于冻胚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33.2%vs. 15.9%;活产率:25.9%vs. 11.5%)。 其实,从上面的数据我们还可以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卵巢低反应组中,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是远高于冻胚周期的。 在卵巢中等反应,或者叫卵巢正常反应周期中,其实无论是鲜胚移植还是冻胚移植,两者差距是不太大的。 目前冻胚移植是试管主流,也是宣传最多的,如果所有人群都照搬照抄,这对于卵巢低反应、早衰或高龄人群是极为不利的。 全胚冷冻策略(freeze-all strategy)对高反应者有益,但对中等或低反应者无效,这推翻了“全胚冷冻周期对所有患者都更可取”的观点。 04卵巢低反应全国队列推荐鲜胚移植 其实除了北医三院的这个最新研究,去年陈子江团队领衔全国九个生殖中心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队列,针对卵巢低反应人群也更推荐鲜胚移植。 这个研究是在2021年8月19日注册的,活产随访工作于2024年4月完成。 这项研究主要针对第一次和第二次体外受精预后低的女性,纳入研究对象为预计卵母细胞计数≤9,或血清AMH<1.2ng/ml(或者AMH8.6 pmol/L),除此以外没有对年龄进行限制。 这里圈姐说一下,很多正常高龄姐妹基础数值和这个类似,但是也有很多年轻姐妹卵巢早衰,基础数值也是这样,所以这里只做了基础数值的限定,没有进行年龄限制。 排除了特殊卵巢刺激方案,比如双刺激、黄体刺激或孕激素刺激启动,或者孕激素过早增加,另外还排除了自然周期、多囊女性、子宫畸形或宫内粘连史或反复流产女性。 共有838名女性最终纳入研究,患者在取卵当天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 鲜胚移植患者根据临床常规在取卵后移植,冻胚患者将所有胚胎进行玻璃化冷冻保存,在取卵后的第2个或第3个月经周期进行冻胚移植。 主要的试验结果是第一次移植后的活产,活动定义是妊娠≥28周,新生儿有心跳呼吸。   继发结果包括临床怀孕、单胎或双胞胎怀孕、流产、宫外孕、单胎或双胞胎活产、出生体重、孕产妇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健康单胎活产和随机化一年内胚胎移植的累积活产   结果发现,冷冻胚胎移植组的活产率低于新鲜胚胎移植组(32%(419中的132)与40%(419中的168)。   冷冻胚胎组的临床怀孕率低于新鲜胚胎组(39%(419人中的164))vs47%(419人中的197人)。   与新胚胎移植组相比,冷冻胚胎移植组的累计活产率较低(44%(419人中的185人)与51%(419人中的215人)。   在出生体重、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或新生儿发病率风险方面没有发现差异。 05为什么高龄卵巢差更适合鲜胚移植 我们以往的研究认为,在新鲜胚胎周期,超过生理激素环境改变了子宫内膜血管生成和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同时使胚胎暴露与高雌激素状态,从而影响胚胎着床,这都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玻璃化冷冻技术的发展,全胚冷冻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还有很多研究都认为冻胚移植效果要优于鲜胚移植。 但是上面这些研究,绝大部分基于的是20-35岁育龄女性,这并不适合特殊人群,比如卵巢功能减退、早衰或者高龄以及超高龄人群。 另外,最近的研究发现,与新鲜胚胎移植相比,冻融胚胎移植并未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且可能会增加母体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过大和出生体质量较高的风险,并增加患者医疗费用。 相对于卵巢储备功能正常女性,高龄卵巢功能衰退患者在促排卵过程中的雌激素较低。 促排使得她们的激素超出生理剂量较少或接近于生理剂量,这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胚胎影响较小,或者恰恰是保持胚胎和子宫内膜具有更好的时间同步性的重要辅助。 此外,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胚胎内细胞在胚胎冷冻-解冻过程中可能受到冷冻保护剂的损伤或冰晶形成的影响,导致胚胎细胞活性下降。 尤其是高龄卵巢功能减退患者的胚胎,其发育潜能相对较低,对冷冻解冻过程的适应性较差,从而降低着床率和妊娠率。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北医三院研究中40岁以上患者新鲜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显著上升。 高龄卵巢功能减退患者往往仅有1枚可利用胚胎,胚胎发育潜能较低,对冷冻解冻过程的适应性较差,而在新鲜移植周期中,胚胎能避免这种冷冻解冻带来的可能损伤。 另外有研究表明,胚胎冷冻保存可能会干扰表观遗传机制,影响胚胎基因表达,这可能会导致胚胎早期胎盘和胎儿发育的改变,并引起生长和代谢的变化。 随着女性年龄增加,可能携带更多的基因损伤或突变,胚胎分裂时可能出现更多遗传错误,高龄女性本身在妊娠时染色体和基因异常发生风险增加。 因此,高龄女性在选择冷冻胚胎时更需要谨慎,所以越来越多研究建议高龄女性选择新鲜胚胎移植。 走过漫漫求子路,时间尤其珍贵。 对于卵巢功能减退的姐妹,特别是迈入40岁后的你们,研究数据温暖提示:选择新鲜周期移植,宝宝成功到来的希望可能更大。 这是你们在与时间赛跑时,一个值得优先考虑的选择,别灰心,新希望常在,加油!
2025-08-05 09:16:35发布
男性生育力下降,如果只选一个补剂

男性生育力下降,如果只选一个补剂

在生殖领域,如果选择一个对生育最有价值的补充剂,我想维生素D当之无愧。目前研究发现,维生素D对女性生殖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 比如:提升卵子质量,增强子宫内膜容受性,调节母胎免疫,维生素D缺乏增加妊娠子痫、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细菌性阴道病等不良妊娠的风险。 你知道吗?维生素D对男性生育依然作用强大,男性生育力下降,如果只能选择一种补剂,答案依然是维生素D,这到底是为什么,跟着圈姐一起往下看。 01损害睾丸发育和精子生成 我们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动物试验,这比人类试验条件更苛刻,结果更客观和直观。 在小鼠试验中,试验人员分别用正常饮食和维生素D缺乏饮食分别喂养幼鼠。 结果发现,在维生素D缺乏饮食中,雄性幼鼠睾丸重量和精子质量降低,睾丸生殖细胞增殖被抑制,成熟精小管的百分比降低,睾丸睾酮合成酶被下调。 这也导致了维生素D缺乏小鼠的血清睾酮水平相应的降低了。 还有更重要的是,当雄性和雌性小鼠都吃维生素D缺乏饮食的时候,生育指数会降低,成活幼崽会大大减少。 上面这些结果充分说明,维生素D缺乏会损害男性睾丸的发育和精子生成。 想想我们现实生活,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育龄人群整体维生素D水平堪忧,这也是为什么现代社会生育力降低的现实原因了。 02无精子症风险暴增5倍 看了在动物试验上维生素D的表现之后,让我们一起把目光聚焦在人类身上,有研究发现很多无精子症患者存在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现象。 研究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严格”精子质量标准,把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第一组包括157名无精子男性,第二组包括157名正常精子男性。 采集血液和精液样本进行评估,并根据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总运动和渐进运动度调整了所有数据。 结果发现,无精子组的平均维生素D水平为16.63±5.54纳克/毫升,正常精子组为19.83±5.33纳克/毫升,无精子组的平均维生素D水平明显较低。 研究者注意到,无精子组有86.6%的患者缺乏维生素D(≤20ng/ml),而正常精子组为56.7%。 综合统计发现,维生素D含量低时,低于95%(2.74-8.99)百分数,患无精子症的风险增加五倍有关。 此外,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总运动和渐进运动之间存在正显著相关性。 总之,这个研究证明,无精子症和低维生素D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03维生素D甚至通过精子影响植入过程 按照常理来说,胚胎植入主要受到胚胎因素和内膜因素影响,但是有研究发现,如果男性维生素D水平充足,将有利于胚胎植入。 这个小规模研究队列,选取了30对采用单精子注射的不孕不育夫妇,通过精子样本评估男性生育能力的不同参数,比如精子参数、氧化应激和精子染色质状态。 此外,还评估了受精、胚胎质量和植入等临床结果。 在这项研究中,ICSI候选者被分为三组[维生素D水平充足(>30纳克/毫升)、维生素D水平不足(在20-29纳克/毫升之间)和VDD(<20纳克/毫升)]。 研究者对所有数据的分析显示,维生素D水平与精子浓度、精子计数和精子活性氧种类(ROS)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此外,比较研究组内的临床结果表明,充分组和其他组(不足和不足)之间的植入率存在显著差异。 考虑到精子浓度和活性氧水平与维生素D之间的关联,以及与其他两组相比,维生素D充足群体的植入率更高。 研究者认为,这个数据显示补充维生素D可以作为男性不孕症治疗的一部分,但考虑到样本规模,需要进一步研究来验证这些发现。 04补充后效果令人惊艳 其实以上研究都能证实,维生素D和精子质量之间存在关系,但这是不是因果关系呢,是不是补充维生素D,精子质量就一定好?还需要其他研究来证实。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研究,主要针对少精和弱精患者,研究他们补充维生素D之后是否对精子各项参数有改善。 研究者以维生素D水平<30纳克/毫升定义不足,共有60名不孕不育男性被纳入研究。研究者记录了他们的血清维生素D、精液参数和激素参数的基线水平。 这些病例每周给予60,000 IU维生素D和每天500毫克的钙补充剂,3个月后,重新评估了维生素D、精液和激素参数。 由于没有病例的维生素D水平>30纳克/毫升,同样的治疗又持续了3个月。 在6个月结束时,对所有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精液和激素水平参数进行了测量和评估。 结果发现,随着维生素D的不断补充,维生素D水平增加,精子前向运动率增加,精子浓度增加,即补充维生素D到正常水平有助于改善精子质量。 另外,整体的怀孕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说明维生素D补充剂在调节男性生育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黄臻伟等的meta分析,从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中鉴定和收集关于维生素D单用或联合用药治疗男性不育的随机对照试验。 最终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673例患者,研究基线具有可比性。 结果发现,精子总活力和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在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而精子总数、精子浓度、精液体积和精子正常形态在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这同样说明维生素D在改善不育男性的精液质量方面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但是由于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的样本数量有限,还需要更大样本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这个论点。 05男性补充维生素D被写进指南 前几天,中华预防医学会生育力保护分会和红果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发表在《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上一份育龄人群不孕不育防治临床实践指南(2024)。 其中涉及维生素D专门有一条推荐意见:建议维生素D缺乏的育龄女性进行补充治疗,以提高生育力; 同时,建议维生素D缺乏的弱精子症育龄男性补充维生素D,以提高精液质量。 可见,指南是把男性补充维生素D和女性作为同等重要的一件事来去宣传的,也说明男性补充维生素D是非常关键的。 总之,当您的伴侣遭遇精子质量问题,我们在进行生活方式,比如饮食调整、运动调整等方面的改变时,不妨再加上一个维生素D补充剂,也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有研究发现,在精子的培养液中添加维生素D甚至能减少精子DNA碎片率。 提升生育力,维生素D必不可少,男女都适用,赶紧用起来吧!
2025-08-05 09:14:29发布
相关推荐 查看全部
鲜胚、冻胚和囊胚,与试管婴儿成功率
鲜胚、冻胚和囊胚,与试管婴儿成功率
刚刚开始做试管的人常常会对&ldquo;囊胚&rdquo;&ldquo;冻胚&rdquo;&ldquo;鲜胚&rdquo;这些词搞混,也很关心到底哪种适合自己,生怕选错了影响成功率。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一一做下讲解,看完以后你就知道它们的成功率高低以及哪个适合自己了。 &nbsp; 什么是鲜胚、冻胚、囊胚? ---鲜胚--- &nbsp; 就是将卵子和精子取出体外进行受精,在实验室的培养皿中培养到第三天的胚胎。胚胎没有经过冷冻,是一直处于37℃左右的环境中生长的。 鲜胚移植的条件: 一般都是抽血结果达标、子宫环境好、内膜厚度正常、没有腹水等。 ---冻胚--- 大部分的情况下,一次取卵周期可以形成好几个可移植的胚胎,但每次仅需要移植1~2枚胚胎,那么多余的胚胎就将被保存在-196度的液氮中冷冻起来。 这个冻起来的,并且等到以后移植的就是冻胚啦,当然冻胚在移植前需要解冻操作。 冻胚移植的条件: 在试管疗程中因卵巢过度刺激或其他身体原因不宜进行鲜胚移植的患者。 ---囊胚--- 前面说精子和卵子发育到第三天就是鲜胚,如果继续培养,发育到第五天左右,就是我们常说的囊胚啦。普通胚胎移植大多数试管婴儿中心选择第3天胚胎来移植,胚胎已发育到8细胞。卵子在受精后会快速分裂增殖,而在第五天胚胎会发育到囊胚阶段,此时称之为囊胚期,胚胎已经形成了滋养外胚层、内细胞团以及囊胚腔,此时胚胎已经包含了七十五至一百个细胞。 试管婴儿囊胚移植可以加大试管婴儿的妊娠率,减少并发症。因为囊胚需要比鲜胚培育更长时间,所以能够与子宫内膜得到同步,这样能够提高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同时可以只进行单囊胚移植,降低多胎妊娠率。 囊胚移植的条件: 囊胚培养要求条件高,不仅要求患者的胚胎数量质量好,也要求医院专业人员过硬的技术水平。 成功率哪个更高? 在同样的植入环境、同样的操作条件下,鲜胚、冻胚和囊胚的成功率高低分别是囊胚 &gt; 鲜胚 &gt; 冻胚。 囊胚因为比胚胎在体外存活的时间要长,而且分裂出的细胞数量也要多出很多,从体积上来比,也要超出胚胎很多,因此更好的加大了着床的成功率。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试管婴儿的囊胚移植是成功率最高的。 至于鲜胚与冻胚之间的比较,很明显冻胚多了一道冷冻与解冻的环节,胚胎在这两个环节中,一定不可能百分百保存细胞的完整性,那么丧失的部分细胞组织,就会降低胚胎的活性。从这一点上来看,鲜胚的成功率是要高过于冻胚的。 &nbsp; 成功率还和多种因素相关 并不是说选择了囊胚移植,成功率就会有保障,任何一种移植都是有其失败的可能性的,除了胚胎类别,影响成功的因素还包括医生手术水平,实验室培养技术,患者身体状态,子宫健康状况等,另外,囊胚本身也分等级,有质量好坏之分。 &nbsp; 囊胚的分级 &nbsp; 我们常听医生说高质量的囊胚是试管成功的关键。当胚胎培养到囊胚阶段,胚胎师会根据囊胚发育情况从几个方面给予判断评级,例如&ldquo;3AB&rdquo;,代表什么意思呢? 第一个数字代表发育快慢:1=Early blastocyst 早期囊胚(囊胚腔&lt;1/2大小);2=Early blastocyst 囊胚(囊胚腔&gt;1/2大小);3=Fullblastocyst 完全囊胚;4=Expanded blastocyst 扩张的囊胚;5=Hatching blastocyst 孵化中囊胚;6=hatched blastocyst 完全孵化囊胚。 第二个字母代表胎儿部分,即内细胞团分级:A级:细胞数目多,排列紧密;B级:细胞数目少,排列松散;C级:细胞数目很少。 第三个字母代表胎盘部分,即滋养层细胞分级:A级:上皮细胞层由较多的细胞组成,结构致密;B级:上皮细胞层细胞不多,结构松散;C级:上皮细胞层稀疏。 后面两个字母只对于3级以上的囊胚有效,因为3级以上才能够明显区分胎儿和胎盘的区域。所以3AB囊胚是属于3级的优质囊胚,这样的囊胚宝宝移植成功率就会比较高。 总结说明,囊胚分级中第一位数字代表发育速度分期,第二位字母代表&ldquo;内涵&rdquo;&mdash;&mdash;内部细胞团质量(A最好),第三个字母代表&ldquo;颜值&rdquo;&mdash;&mdash;外部滋养层细胞质量(A最好)。 姐妹们看懂了吗?不管是鲜胚、冻胚还是囊胚,都是目前移植的常见方式,但如果有条件的话尽量选择囊胚移植,目前海外试管中美国俄罗斯均应用囊胚移植,而且胚胎实验室的技术和经验都是领先的,结合三代PGS/PGD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移植成功率。国内大部分生殖中心为鲜胚移植,也有部分医院开始尝试养囊,给患者进行囊胚移植,但总体来说比例和成熟度比不上海外。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留言和小编交流哦,祝您尽快好孕。
48岁AMH极低试管婴儿活产,这三点用药尝试,高龄值得借鉴
48岁AMH极低试管婴儿活产,这三点用药尝试,高龄值得借鉴
根据既往报告和经验,45岁以上女性的自然妊娠就已经属于罕见了,这与高龄和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以及非整倍体风险增加有关。 各国指南均建议44岁以上女性,可以考虑接受供卵,以获得更高怀孕效率和更低成本。 另外,45岁以上女性在怀孕期间遭遇妊娠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和子痫等风险也会增加。 从文献得知,从1990年到2017年,女性和男性的年龄标准化不孕症患病率分别以每年0.37%和0.29%的速度增长。 所以,放眼未来,辅助生殖治疗的不孕夫妇年龄将持续增长,研究者希望通过这个特殊病例激励高龄女性勇于尝试,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个案例为试管同行提供经验参考。 01试管活产48岁患者基本情况 这位患者来自于我国的台湾省,在2019年47岁首次去医院寻求不孕症的治疗,她之前的孕产史为孕3产3,没有经历过流产,两次自然分娩和一次因产程延长进行的剖宫产。 患者于2018年再婚,渴望再次生育,于2019年开始治疗。患者没有重大系统性疾病史,月经周期规律,间隔28天,经期持续4-5天。 患者在当地初诊,查AMH水平为0.24ng/mL,由于高龄及卵巢储备功能严重下降,医生建议试管婴儿治疗。 02患者在初诊医院治疗经历 患者于2019年3月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方案进行卵巢刺激,并行取卵手术,但未获卵。 2019年3月26日和2019年5月4日再次安排取卵,两次各获2枚卵子,配成胚胎,胚胎发育不良,最终退化。 于是,2019年5月患者转诊到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03患者在本中心第一次治疗过程 由于就诊时患者年龄已经超过47岁,属于极高龄,医生建议卵子库供卵,但是患者强烈要求尝试使用自己的卵子。 经阴道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及卵巢形态正常,但窦卵泡计数减少。 实验室数据显示: 促卵泡激素(FSH)15.86 mIU/mL; 黄体生成素(LH)6.44 mIU/mL; 催乳素4.84 ng/mL; 雌二醇(E2)&lt;20 pg/mL; 促甲状腺激素(TSH)0.702 &mu;IU/mL。 医生安排果纳芬250IU,培卵素复方制剂(促卵泡素&alpha;150IU+黄体生成素&alpha;75IU)1安瓿,每天一次,共7天。 从月经第三天到第十天加用生长激素(赛增)9IU,每天一次。 自月经第七天至第十天加用拮抗剂思则凯0.25mg每天。 月经第十二天进行取卵手术,成功获得一枚卵子,但是胚胎没有发育。 04患者在本中心第二次治疗过程 2019年6月,患者采用孕激素预处理方案进行另一周期促排卵治疗,给予普维拉牌醋酸甲羟孕酮5mg/片,每天两次,另外FSH200IU,共6天。 另外,从月经第三天到第六天每天加用生长激素9IU,另外,月经第八天到第十天加用培卵素复方制剂(促卵泡素&alpha;150IU+黄体生成素&alpha;75IU)1安瓿。 第十一天复查显示卵巢反应不佳,优势卵泡直径0.8cm,雌二醇34pg/mL暂停卵巢刺激7天。 第十八天复查雌二醇水平为56pg/mL,再次给予普维拉牌醋酸甲羟孕酮5mg/片,每天两次,并自第18天至第23日给予果纳芬250 IU +&nbsp;尿促性素(HMG)2安瓿每天一次。 第25天安排取卵术,获卵1枚,培养3天后形成8I级胚胎。 然后采用激素替代周期准备内膜,第十三天内膜厚度为1.22cm,孕酮为0.15ng/mL,给予绒促性素5000IU作为&ldquo;扳机&rdquo;。 自第15至19天给予微粒化天然黄体酮凝胶(雪诺同)每天一次。自第16至19天睡前阴道置入枸橼酸西地那非片(万艾可)半片。 随后,患者于第19天在腹部超声引导下,对其&ldquo;唯一&rdquo;胚胎进行了冷冻胚胎解冻移植。 其胚胎提前一日(第18天)解冻,至移植日(ET day)已发育为10III级胚胎。 黄体支持方案:给予普罗兰&reg;hcg 2500IU每3日一次,共3次(总7500IU),以及雪诺同&reg;每日两次,持续14天。 移植后(ET)也给予倍美力雌激素每日三次至验孕日,持续14天。 胚胎移植后14天确认妊娠,血清&beta;-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eta;-hCG)为453.6 mIU/mL。 妊娠6周时经阴道超声检查确认临床妊娠。 此后给予倍美力雌二醇2片,每日两次、雪诺同每日一次(1支),及地屈孕酮片(达芙通)1片 ,每日三次,进行黄体支持,持续至妊娠8周。 妊娠约13周时进行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风险为低风险。 妊娠约23周时安排了大排畸筛查,未发现胎儿结构异常。 妊娠约28周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未见异常。 妊娠晚期,患者血压轻度升高至135/102 mm Hg,但未发展为子痫前期。 患者于妊娠36周零5天时在当地诊所分娩一男婴,体重3330克。 截至本文撰写时(2020年12月),婴儿存活。 05这个患者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这个案例可能是第二例关于亚裔女性,且AMH水平极低(0.24ng/mL),最终通过自体胚胎成功分娩活婴的病例报告。 先前报道的三例类似病例包括: 一名意大利45岁不孕女性,于2006年接受克罗米芬150mg/天,连用5天治疗; 一名46岁美国女性,于2014年接受来曲唑和促卵泡激素(FSH)治疗; 以及一名48岁印度女性,于2014年接受亮丙瑞林、FSH和HMG治疗。 本文病例最具挑战性的地方不仅在于患者高龄47岁,更在于其极低的AMH水平,医生鉴于此采用了拮抗剂方案,并辅以生长激素治疗策略。 尽管生长激素使用的共识尚未完全确立,但2020年6月发表于《Fertility and Sterility》杂志的一项系统性荟萃分析综述发现,生长激素可能提高低反应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根据既往研究,在45岁以上女性中,使用自体卵母细胞进行试管的活产率为0% ~ 2.9%,46岁以上女性使用自体卵母细胞的活产率为0.5%。 因此,进行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年龄上限一直是一个持续讨论的话题。 美国生殖医学学会(ASRM)指出,在42岁以上的女性中,使用自体卵母细胞启动周期后的活产率为3.2%。 然而,在更高年龄段,某些年份的数据尚不完全。 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ESHRE)报告了15至45岁女性的活产率数据,但未纳入45岁以上女性的数据。 规模最大的单中心IVF报告显示,使用自体卵母细胞进行IVF,在45岁女性(679个启动周期)和46岁女性(198个启动周期)中的每启动周期活产率分别为2.9%和0.5%。 对于47岁以上的女性,则未观察到活产。 因此,一些临床医生将45岁作为使用自体卵母细胞的临床采用标准年龄上限。 另外,由于40岁以上女性卵子非整倍体率较高,要实现成功妊娠至少需要获取约4枚成熟卵子,因此,必须与每对夫妇充分讨论接受ART治疗的成本以及成功的可能性。 但是这个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这可以激励那些有强烈意愿使用自己卵子的其他高龄不孕女性勇于尝试。 此外,为了最大限度确保移植成功,移植期间还用了四天万艾可,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除此以外,圈姐认为她的成功孕激素支持也很关键,除了雪诺酮,她每三天一次的hcg总共使用了三次,对促进母胎免疫耐受非常关键。 总之,超高龄AMH极低想要怀孕也并非绝无可能,只要方法得当,也是有可能圆梦的,关键是要有自己的坚持。 但是这种坚持也并非盲目的,我们要取得医生的支持和理解,并愿意竭尽全力采取必要的措施,在科学指导之下,而不是一味蛮干。 总之,这个案例刷新了在超高龄AMH极低情况下,使用自卵试管,成功活产的案例,也给后来的超高龄备孕姐妹提供了一个借鉴案例。
快放下你每天都想喝的东西!Nature实锤它对胎儿智力影响恐不可逆排卵到底是一整天还是一瞬间?不知道这点,再试100次也难怀你真会吃叶酸吗?千人队列:缺储妈妈的胎儿,孕早期这个风险暴增做试管婴儿会透支卵子吗?谁说40+就一定卵巢衰老抱娃无望?试管婴儿胚胎移植后多躺是否有利于保胎?试管婴儿中你需要知道的四个为什么大夫,我有宫腔黏连,可以直接做试管吗?高龄生育只能听天由命?最新研究发现改善卵巢衰老的更高级别证据试管促排VS自然怀孕差别有多大?医生来不及告诉你的七个真相做试管婴儿,医生对子宫有哪些标准或要求?试管婴儿移植后着床了,准妈妈会有哪些反应?试管婴儿会出现无胚胎可用的时候吗?一胎是试管宝宝,二胎的话妈妈能自然怀孕吗?胚染异常率暴增60%!试管家庭要警惕:这6件事比年龄更致命试管婴儿移植前这么做,更容易怀孕
贝贝壳-热门百科
返回顶部
贝贝壳脚部
贝贝壳联系客服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无需添加好友
贝贝壳联系客服
贝贝壳-全球名医 全球名医
贝贝壳-价格透明 价格透明
贝贝壳-治疗保障 治疗保障
贝贝壳-真实案例 真实案例
贝贝壳-关于我们
贝贝壳手机端
贝贝壳手机端-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贝贝壳手机端-添加客服扫码入群
添加客服扫码入群

4000-120-507

周一至周日09:00-18:00
© 2019-2023 贝贝壳. All Rights Reserved. 贝贝壳-国内专业的互联网生殖医疗平台
京ICP备15048683号-1